首页 > 最新动态 > 研讨|张伯端早年行迹新考
最新动态
研讨|张伯端早年行迹新考
2024-06-1518

张伯端像

  金丹南宗是宋代重要的道教宗派,以张伯端为初祖。在《道藏》文献中,张伯端晚年的行踪是较为明确的,首先是陆彦孚《悟真篇记》中提到的约在北宋治平年间(1064~1067)“谪岭南兵籍”1的事,后面的经历,通过张伯端在《悟真篇》中的自序,《道藏》中文献的记述,以及一些地方文献的记载,虽然有争议之处,但其大概内容是确定的。包括熙宁二年(1069)成都遇师,之后在紫阳县修炼,熙宁八年(1075)撰成《悟真篇》,三传非人,三遭祸患,而后传道石泰,于元丰元年(1078)写悟真篇后序,并于元丰五年(1082)卒。对于张伯端治平年间以前的经历,本文称为“早年行迹”,将通过新的材料重新考订。

张伯端早年行迹的研究情况概述

  关于张伯端早年的事迹,《仙鉴·张用成》篇曰:“张伯端,天台人也。少无所不学,浪迹云水,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,孜孜询问,遍历四方。”2这与张伯端自述相合。其在《悟真篇·序》中称:

  仆幼亲善道,涉猎三教经书,以致刑法、书筭、医卜、战阵、天文、地理、吉凶、死生之术,靡不留心详究。惟金丹一法,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、契、论,皆云日魂月魄、庚虎甲龙、水银朱砂、白金黑锡、坎男离女能成金液还丹,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也,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。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,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,乖讹万状。不唯紊乱仙经,抑亦惑误后学。仆以至人未遇,口诀难逢,遂至寝食不安,精神疲粹。虽询求遍于海岳,请教尽于贤愚,皆莫能通晓真宗,开照心腑。3

  由此自序可见,张伯端所涉很广,包括“三教经书,以致刑法、书筭、医卜、战阵、天文、地理、吉凶、死生之术,靡不留心详究”。特别是对于金丹一法,更是孜孜所求,“遍于海岳”“尽于贤愚”,但未得口诀。同时张伯端也四处寻访,《仙鉴》称是“遍历四方”,而自述称“询求遍于海岳”,可知张伯端早年曾云游四方。

  根据《道藏》、碑刻及方志资料,约在北宋嘉祐年间张伯端行迹出现在桂林,其地刘仙岩壁刻有张伯端赠刘仲远的《张真人歌并序》4等石刻。张伯端出现在桂林的原因,据陆诜孙陆彦孚(思诚)所言:“张平叔先生者,天台人,少业进士,坐累谪岭南兵籍。治平中,先大父龙图公诜帅桂林,取置帐下典机事。公移他镇,皆以自随。”5可知张伯端先是谪岭南兵籍后,遇陆诜于桂林。《晋书·地理志下》将秦代所立的南海、桂林、象郡称为“岭南三郡”,桂林即为岭南之地。

  关于张伯端早年的具体行迹,以及上述“被谪岭南”的具体原因,学术界从卿希泰主编的四卷本《中国道教史》6开始,大多数讨论张伯端的生平,一直都是用康熙《临海县志》中的记述来概述其早年行迹。康熙《临海县志》曰:

  宋张用诚,邑人,字平叔,为府吏。性嗜鱼,在官办事,家送膳至,众以其所嗜鱼,戏匿之梁间,平叔疑其婢所窃,归扑其婢,婢自经死。一日,虫自梁间下,验之鱼烂虫出也。平叔乃喟然叹曰,积牍盈箱,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。因赋诗云:

刀笔随身四十年,是非非是万千千。

一家温饱千家怨,半世功名百世愆。

紫绶金章今已矣,芒鞋竹杖任悠然。

有人问我蓬莱路,云在青山月在天。

  赋毕,纵火将所署案卷悉焚之,因按火烧文书律遣戍。先是郡城有盐颠,每食盐数十觔,平叔奉之最谨。临别嘱曰:若遇难但呼祖师三声,即解女(汝)厄。后械至百步溪天炎浴溪中,遂仙去。至(今上御名)7熙中,其家早起忽有一道人进门坐中堂,叩其家事历历,随出门去,人以平叔归云。百步岭旧有紫阳真人祠,扁云紫阳神化处,今废。

《康熙临海县志》载张用诚生平

  按旧志及一统志载,用诚,临海人。尝入成都遇真人刘海蟾得金丹术,归稡成秘诀八十一首,号《悟真篇》。授扶风马黙曰,平生所学尽在此矣。年九十九趺坐而化去。有尸解颂此化身后事。8

刘海蟾像

  康熙《临海县志》中有关张伯端获罪原因的文献有几个明显的问题。

  首先是“遣戍”的问题。康熙《临海县志》称“按烧文书律遣戍”,就“遣戍”本身来说是无误的。张伯端自述之《悟真篇·后序》中所称“欲解名籍”,及陆彦孚《悟真篇记》中“坐累谪岭南兵籍”,在“遣戍”的问题上可相互印证。白玉蟾也有诗云:“元丰一皂吏,三番遭配隶。空余《悟真篇》,带些铅汞气。”也就是张伯端因事获罪发配,应该是确有的事。但是过程是否如康熙《临海县志》中所述,应该是有很大疑问的。一是陆彦孚《记》中称的是“坐累”谪岭南兵籍,坐累两字字面的意思是连坐,也就是受牵连的意思。与康熙年间编《临海县志》中所述张伯端自己“纵火将所署案卷悉焚之”的记载不一致。

  其次是其所述之诗,即“刀笔随身四十年”这首诗,民国《临海县志稿》提出另有出处。民国《临海县志稿》卷二十八《方外》曰:

  宋张伯端,字平叔,缨络街人。幼时无书不读,肄业辟雍,不第。煕宁中,陆公龙图诜镇成都,乃依以游蜀,任四川节度使安抚司参议,宿于天回,遇异人,并改名用成。授以丹诀,《赤城志》作“用诚”。归即以所得稡成秘诀八十一首,号《悟真篇》。后以事触凤州太守怒,坐黥窜,经由邠州,杏林驿道人扶风石泰告于邠守,乃获免。即以丹诀授泰。后依荆湖陆处厚成道。淳煕中,其家早起,忽有一道流踞主席而坐叩其家,事甚历历。会其孙他出,乃去人以为用诚之归云。(《嘉定赤城志》参《悟真篇》本传及序)

民国《临海县志稿》中关于张伯端的记载

  案旧志载平叔为府吏,性嗜鱼。在官办事,家送膳至,众匿鱼戏之,平叔疑婢所窃扑婢,婢自经死,他日虫自梁间下,验之鱼也。平叔赋诗云:刀笔随身四十年,是非非是万千千,一家饱暖千家怨,半世功名百世愆。紫绶金章今已矣,芒鞋竹杖任悠然,有人问我蓬莱路,云在青山月在天。火焚所署案卷,由是得罪械至百步溪仙去。而嘉定赤城志不载其事,未知所本。其诗则至顺间福建廉访使密兰沙求仙之作。见叶奇《草木子案》。平叔入蜀以后足迹并未回台,其黥窜则在陕西,其化去则在荆湖,何有百步溪尸解事?今据《悟真篇》卷首本传及赤城志载入,并刊其谬如右。9

  最后是故事传承的问题,也即张伯端嗜鱼杀婢这件事,宋元明都不见记载,却出现在清康熙的方志中,这也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。

  虽然有上述诸多疑点,但由于其他相关文献都没有被发现,所以康熙《临海县志》的记述也成了讨论张伯端早年生平的唯一可用的资料,曾被广泛使用。

  近年以来,在李显光、盖建民等学者的不断发掘下,关于张伯端到杭州、京师、广东韶州的文献都被发现了,这让我们可以对张伯端的早年行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。

  发现张伯端早年行迹的主要文献是《余靖年谱》和蔡襄《端明集》中的《杨公明墓表》,通过这两个文献,我们发现了很多新的内容,比如张伯端与杭州孤山的林和靖是知己,早年就被称为名士,到过京师,是宋代名臣余靖的老师,晚年入道。这些内容不但将改写张伯端早年生平事迹,或也将改写金丹南宗的历史。

张伯端早年行迹新考

  (一)杭州行迹及与林逋交往

  张伯端早年应到过杭州。《余靖年谱简编》称:

  大中祥符七年(1014)甲寅,十五岁。林从周致函杭州孤山林逋,遣婿拜谒先生为师,希古步行穿越闽境前往。经闽,奉父命曾去先祖原籍光泽、建州探望宗亲。适另一名士张伯端亦在林逋处小住,遂同收希古为弟子。10

  张伯端出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(987),大中祥符七年(1014)才28岁,但却被称为“名士”,这则文献为我们重新认识张伯端提供了新的材料。

  余靖之父为余庆,余靖为长子,其父为其取名为“希古”,后改名为“靖”11,故文中“希古”即余靖。余靖是宋代名臣,《宋史》有传,称“余靖,字安道,韶州曲江人。少不事羁检,以文学称乡里,举进士起家”12。根据《余靖年谱简编》,天禧四年余靖21岁时,还“至江苏吴县藏书乡天池山吴中书屋,从胡瑗习学经义。适孙复亦带石介、祖无择来访胡瑗,瑗喜邀孙复同讲学”13。胡瑗与孙复、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,余靖可谓名门之徒。入仕后,余靖曾与狄青、孙沔一起平定侬智高之乱,邕州知州陶弼“曾于州城望仙坡建三公亭,纪念平定叛乱有功的狄青、孙沔、余靖三人”14。治平元年(1064),“英宗即位,拜工部尚书,代还,卒于道,年六十五,谥襄”15

  余靖所拜之师林逋是宋代知名的隐士,《宋史》有传,称:

  林逋,字君复,杭州钱塘人。少孤,力学,不为章句。性恬淡好古,弗趋荣利,家贫衣食不足,晏如也。初放游江、淮间,久之归杭州,结庐西湖之孤山,二十年足不及城市。真宗闻其名,赐粟帛,诏长吏岁时劳问。薛映、李及在杭州,每造其庐,清谈终日而去。尝自为墓于其庐侧。临终为诗,有“茂陵他日求遗稿,犹喜曾无《封禅书》”之句。既卒,州为上闻,仁宗嗟悼,赐谥和靖先生,赙粟帛。16

 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,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,现在杭州孤山尚存纪念林逋的放鹤亭。林逋出生于北宋乾德五年(967),长张伯端20岁。长于写诗,其诗《山园小梅》中有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的名句。

  余靖拜林逋为师,不是偶然发生的事,根据《余靖年谱简编》,“大中祥符八年乙卯,十六岁。石介奉父命从山东来杭拜林逋为师,时方十一岁,称希古为兄。苏舜钦年方六岁,亦由其父送来由逋教授,称希古石介为兄。三人同室相处,最为要好”17。也就是林逋虽然隐居,但收学生讲学,故常有名门之后前来拜师,石介与苏舜钦后来都是名满天下之人。

  关于林逋的“真宗闻其名,赐粟帛”是在大中祥符五年(1012),而《余靖年谱简编》提到大中祥符七年(1014),张伯端正住在林逋家。能与林逋这样的名士相交往,并收余靖这样的名家子弟为徒,张伯端被称为名士应该名副其实。

  《余靖年谱简编》又称:“大中祥符九年(1016)丙辰,十七岁。林从周负责希古读书费用,随时派人向林逋奉上修金。林逋授弟子以文学,张伯端授弟子以三教典籍及刑法、书算之术。”18

  这则文献与张伯端自述相合,张伯端称“仆幼亲善道,涉猎三教经书,以致刑法、书筭、医卜、战阵、天文、地理、吉凶、死生之术,靡不留心详究”19,而其教授余靖的就是“三教典籍及刑法、书算之术”。

  (二)京城事迹及精通佛法

  关于张伯端以佛法闻名的事,文献有载。蔡襄《端明集》卷三十七有《杨公明墓表》曰:

  予友杨公明,景祐元年登进士第。籍名下吏部铨将补官,辄病。其年某月日,终于京师。其友张平叔用浮屠法火之而归。其家以某年月日葬于皁洋之北山……子之年止于二十有七……庆历四年三月二十二日记。20

四库全书所收《端明集》卷三十七《杨公明墓表》

  这也是张伯端最早见诸史料的文献。杨公明是蔡襄的同学,福建人,景祐元年(1034)登进士第,但英年早逝,年仅27岁。墓表称其“终于京师”,而张平叔为其友,“用浮屠法火之而归”。《杨公明墓表》说明两个问题,一是张平叔精通佛法,为世人所知;二是庆历四年(1044)前后,张伯端应该是在京师之地。

  这个时间段在京师,也为张伯端与刘仲远相识于京师提供了可能性。张伯端桂林行迹的《刘真人歌并序》摩崖存世,曰:

  仙翁姓刘,名景,字仲远,桂林人也。幼尚气节,初为屠,次为商。常贩私铅。遇方士与刘的谕以法禁之严,翁告以贫而不能矣。方士大笑,取所荷铅一块,药之即为银,以携之。达旦,失方士所在,于是大悟,乃习医卜,遍历名山。至京师,馆于贾丞相昌朝家二十年。好奕饮,或终日不食。冬夏一裘,瞑目诵庄老、周易。皇祐间还乡,容色不衰,父老异之,知其得道者也。……天台张平叔真人赠以长歌,叙以神仙造化之妙,公警悟,即与平叔、施肩吾从游,人莫知其契也。……21

  文中称刘仲远“皇祐间”还乡(桂林),之前在京师丞相贾昌朝家住了20年之久。皇祐(1049~1054)之前便是庆历(1041~1048),此时张伯端与刘仲远都在京师,所以张伯端与刘仲远是旧识的可能性是很大的。后来张伯端至桂林,便有赠诗一首的事迹。

  (三)广东事迹及入道

  张伯端还有至广东的行迹,《余靖年谱简编》记载,称:

  皇祐二年(1050)庚寅,五十一岁。……五月,应邀撰《韶州新建功通监记》。……少时之师张伯端已为道士,云游来韶州,后归赣,有五律《送岳师归赣州》。22

  这一则文献内容丰富。首先,皇祐二年(1050)时,张伯端云游广东韶州,其早年弟子余靖正住老家韶州,告别时赠其诗一首:

送岳师归赣川

千里起归思,翛然物外身。

海山经处雾,梅岭到时春。

药更开新楮,庭应长旧筠。

年衰重方术,聊此送行人。

  诗中有“年衰重方术”一句,写出了张伯端寻游访道的情况。

  其次是张伯端此时已为道士,并且张伯端“归”的是“赣川”,也即赣江,代指江西。也就是张伯端此时或住在江西,那么有一个可能,张伯端入道或在江西某宫观,当然也有可能其入道在他处,而此时正住在江西。

  一般以为,南宗初祖至四祖都不是道士,从五祖白玉蟾开始才入道并建道团。这篇文献的出现,明确了张伯端为道士的事实,对南宗的研究具有较重要的意义。

  综上所述,我们基本认为,张伯端祖籍天台,天资聪颖,所学很广,对金丹大道尤感兴趣。早年云游四方,访师学道。大中祥符七年(1014)左右,张伯端寓居杭州孤山林逋处,教余靖三教典籍及刑法、书算之术。庆历四年(1044)前后,张伯端游历京师,此时桂林刘仲远亦在京师,两人有相识的可能。在皇祐二年(1050)前,张伯端已成为道士。后张伯端因事被牵连而获罪,发配至岭南之地。发配的时间至少晚于皇祐二年(1050),因为那一年张伯端不但游历广东韶州,而且还回到江西,此时应没有被“谪岭南兵籍”。康熙《临海县志》所述张伯端为府吏之事,作伪的可能性比较大。

  (作者为浙江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、副研究馆员。本文刊于《中国道教》2023年03期。)

注:

1、3、5、19.《道藏》,文物出版社、上海书店、天津古籍出版社,1988年,第2册,第968、973~974、968、973~974页。

2.《道藏》第5册,第382页。

4、21.陈垣编,陈智超、曾庆瑛校补:《道家金石略》,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,第365~366页。

6.卿希泰主编:《中国道教史》,成都: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,第二卷,第749页。

7.根据民国时县志,这处“今上御名”当为淳字。

8.(清)洪若阜等纂修:《临海县志》(五),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,第71页。

9.张寅修、何奏簧纂:《临海县志稿》第16册,民国24年铅印本,第108页。

10、11、13~15、17、18、22.易行广编:《余靖年谱简编》,《宋人年谱丛刊(二)》,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,第742、739、743、769、738、742、742、763页。

12、16.(元)脱脱等著:《宋史》,中华书局1985年版,第10407、13432页。

20.(宋)蔡襄:《端明集》,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》第1090册,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,第656页。



长 按 二 维 码
关 注 我 们
微信号:zhongguodaoxie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