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最新动态 > 玉章宣玄籁 洞藏《道藏歌》
最新动态
玉章宣玄籁 洞藏《道藏歌》
2025-11-101


玉章宣玄籁  洞藏《道藏歌》

杨文定

摩崖《道藏歌》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流长乡雷神坡排洞遗址。这个遗址由七洞排列组成,2015年9月6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据《清镇县志》(1990)记载,雷神坡排洞亦名小排洞,共有七洞在半山悬崖排列而成,即牛洞、高洞、神仙洞、平洞、圆洞、长洞、大洞。摩崖《道藏歌》,位于第三洞神仙洞。现场登山探洞,因杂草丛生,身临其境,实难分辨七洞具体所指。若寻得《道藏歌》,也就可确知各洞排列的位置了。

01357fdda9afa10cf1ae8ff111cb02a0

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流长乡雷神坡排洞遗址


4935eff44dc31a5d3be973bac50d3931

《道藏歌》摩崖所在场景


清乾隆壬子年(1792)镌刻的《道藏歌》摩崖在第三洞洞壁,文曰:“但闻仙道贵,不闻鬼道隆。谣歌参天气,贾生元正章。”摩崖高55厘米,宽30厘米,字径3厘米,距地70厘米。在“道藏歌”之上书“天下第一佳景”六字,右署“大清乾隆壬子年”,左署“信众和野民敬録神经”。下刻“痴呆子承蒙贵境」,善士会同刻」《太上感应篇直讲》一本,奉送人譲灾祈」西方仁德君子,民欲求福者或为或求雨,本身求宜诚心许愿」辞向会首”。综观全文,“道藏歌”“敬录神经”“太上感应篇直讲”等信息表明这确是一份妥妥的道教摩崖。

19ac920a0e6a88c1350f8cc8add47086

《道藏歌》摩崖石刻


“道藏歌”并非特指《道藏》某经某诀某歌,而是摘自《道藏》诗词歌诀的总称。《道藏》汇集道教经诀典籍,由来已久。据考证唐玄宗开元年间(713-741)编修的《三洞琼纲》(《开元道藏》)算是最早的《道藏》。此后,又有五代编纂金银字《道藏》,北宋雕版印刷的《政和万寿道藏》,金章宗刊刻的《大金玄都宝藏》,元宋德方刊的《玄都宝藏》,明代的《正统道藏》和万历年间的《万历续道藏》,清康熙年间编的《道藏辑要》等。因此“道藏歌”源于何种《道藏》,仍待考证。这首《道藏歌》,亦见载于宋吴棫《韵补》。《韵补》卷首《书目》解释《道藏》歌诗:“《道藏歌诗》,当是魏晋时人所作,其文词非儒家所急,取其韵古也。多阳声,与《黄庭》同。”《钦定四库全书提要》讲到《韵补》这部书:“此书则泛取旁搜,无所持择,所引书五十种中,下逮欧阳修、苏轼、苏辙诸作,与张商英之伪《三略》,旁及《黄庭经》、《道藏》诸歌,故参错冗杂,漫无体例。”难能可贵的是,此书辑存包括这首摩崖诗歌在内的《道藏歌》五十九首,足见其在音韵领域的独特价值。

《太上感应篇直讲》,作为《太上感应篇》注本,是道教经典中流传最广泛的劝善书。《太上感应篇》自宋成书以来,流传甚广。仅依摩崖记载书名,我们尚无法推定其注本,但从现有《太上感应篇直讲》流传的清乾隆丁丑(1757)黄体端序刊本、咸丰六年(1856)得见斋刻本、光绪十八年(1892)刊本等,以及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(稿本)索引卷》收录的《太上感应篇直讲》等,可见此道经是极为受众的经典文献。道人会同当地信众刊刻《太上感应篇直讲》,禳灾祈福,劝化民众,实为善举,足见其修道初心。

99fbaf5e-a340-4c1e-a31d-e1343526d08b

《民国清镇志稿》卷一二《杂记》所载《道藏歌》摩崖

(民国)方中等修,龙在深、杨永焘等纂,民国三十七年铅印本


《道藏歌》摩崖的记载还可见于《民国清镇志稿》以及《清镇县志》(1991)、《清镇县综合农业区划》(1990)等方志资料。但这些文献仅记载摩崖的诗文和题名,并未辑录“道藏歌”摩崖三字及其它内容。据《咸丰安顺府志》卷二十记载,《道藏歌》摩崖所属的清镇在清咸丰年间仍建有三清观、城隍庙、文昌阁等道教宫观;《民国清镇志稿》记载清镇花地乡有通仙道之高法师,如今又有清乾隆年间的《道藏歌》摩崖,亦可探知当地浓厚的道教底蕴。

(作者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22级博士研究生。)


本文系独家原创,任何媒介转载须注明来自中国道教协会微信公众号。



精彩内容,请关注往期推荐


【专题】中国道教学院举行“学法规、守戒律、重修为、树形象”教育活动工作部署会

【专题】湖北省道教界“学法规、守戒律、重修为、树形象”教育活动动员部署会在武汉召开

【专题】上海市道教协会召开“学法规、守戒律、重修为、树形象”教育活动动员部署会

中国道教学院组织全体师生参会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

收藏学习!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思维导图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